亚洲最全av天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亚洲精品无码免费在线视频,中文AV日韩综合Av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行業資訊 > 正文

山東新型工業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4-03-12 11:05:23 瀏覽次數:


38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茂慶出席發布會,介紹山東扛牢大省擔當,加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型工業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重要論述,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茂慶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工業作為強省之基、興省之要,特別是去年以來,鮮明將工業經濟擺到了頭號工程的空前高度,高規格召開新春第一會、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等重要會議,縱深推進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推動新型工業化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2023年,全省規上工業增長值增長7.1%、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為全省經濟發展和全國工業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建強頂格推進體系,支撐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堅持高位部署,帶領謀劃了一大批惠當前利長遠的務實行動,著力完善新型工業化推進體系。在組織體系上,統籌做實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數字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工業運行指揮部等議事協調機制,10位省領導掛帥擔任標志性產業鏈“鏈長”,并帶隊督導調研工業經濟運行,為新型工業化充分匯聚了資源力量。在工作體系上,去年圍繞穩增長、提質效等重點領域,打出一整套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頭號工程召開全省會議,部署實施十大行動,為工作推進提供了有力抓手。在政策體系上,印發民營經濟38條、數字經濟26條等重磅文件,出臺首季開門紅激勵、要素資源保障10條等政策措施,不斷鞏固和增強工業回升向好態勢。

 

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發展能級持續提升。立足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增強新型工業化的核心競爭力。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啟動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202項,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問題。突出平臺支撐作用,高標準建設先進印染、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培育6個省級中心和288家“一企一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數量居全國首位。突出人才第一資源,塑強企業家、經營管理等5支人才隊伍,去年新培育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44名、人才引領型企業15家,加快構建以產聚才、以才興業的良好格局。

 

三、深化新舊動能轉換,產業體系筑牢夯實。堅定不移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立起新型工業化的“四梁八柱”。在減量優化方面,持續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深度優化鋼鐵、煉化等“兩高”行業政策,去年全省規上工業能耗強度下降5.2%,生態底色更加凸顯。在存量變革方面,深化技改提級行動,超時序完成“萬項技改、萬企轉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4%,高于全國4.7個百分點,切實筑牢傳統產業這一深厚家底。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強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去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突破50%,為新型工業化注入了新動能新優勢。

 

四、激活數字經濟引擎,融合賦能勢頭強勁。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最強引擎,統籌部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開啟新一輪大跨越大提升。核心產業加速躍升,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去年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2萬億元,大幅增長12.4%。數實融合深度賦能,著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產業數字化水平、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均居全國前茅。數字基建持續完善,截至去年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0.2萬個、確定性網絡1.18萬公里,接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29個,注冊在用物聯網終端2.3億個,新型工業化的數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五、做優鏈群產業生態,內生動力全面增強。堅持“點、線、面”協同發力,深入推動上下游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著力打造優良產業生態。聚焦“點”上強企,積極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去年新培育省級制造業領航型企業106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小巨人數量均居全國前列。聚焦“線”上固鏈,深化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舉辦融鏈固鏈活動600余場,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項,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鞏固提升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家電、動力裝備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勢,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數量均居全國首位,集群式發展效應充分釋放。

 

作為工業大省,山東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全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勇闖新路、勇挑大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切實扛牢大省擔當,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聚焦聚力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工業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山東將如何破題,有哪些激勵政策?

 

王茂慶:工業是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山東工業規模體量龐大、產業體系完備,具備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具體工作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把培育新質生產力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緊密結合起來,切實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繼續深化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兩大工程,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牽頭開展聯合攻關,確保今年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3000項左右,培育推廣“三首”新產品600項以上,進一步暢通“實驗室-產品-市場”的技術成果轉化渠道。同時,健全完善制造業創新中心體系,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機構建設,做強產業人才隊伍,新培育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和“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1%左右。

 

二是著力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堅持做強優勢與夯實基礎同向發力,切實為新質生產力筑牢發展根基。一方面,聚焦高端化工、汽車、智能家電等優勢產業,大力推進強鏈延鏈補鏈,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創新迭代,全力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確保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勢。另一方面,聚焦冶金、石化、輕工等傳統產業,發揮技術改造的“點石成金”作用,啟動實施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一業一策”完善改造提升方案,年內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有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

 

三是著力培強壯大新興領域。堅持把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按照點上突破、搶占前沿的思路,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加緊出臺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前沿技術攻關項目20項左右,加快培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濟南空天信息產業園、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園、濰坊元宇宙產業園、煙臺東方航天港等一批未來產業集聚區。

 

四是著力推動數實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是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堅持一手抓數字產業化,以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為主線,深入實施“十大工程”,全面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繼續保持10%以上增長。一手抓產業數字化,扎實推進“工賦山東”“工賦百景”,高標準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力爭年內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0%左右,新增“上云用數賦智”中小企業15萬家以上。

 

五是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在源頭控碳上,深化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等專項行動,一業一策優化產業政策,提升重點行業和產品產出效率;在過程減碳上,聚焦生產全過程各領域,積極推廣應用綠色加工、節能節水等技術裝備,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在末端降碳上,積極打造資源綜合利用循環體系,推動大宗固廢規模化高值化利用,今年力爭推動超過20%的“兩高”行業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推進新型工業化離不開中小企業。如何推動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有何具體措施和政策嗎?

 

王茂慶:中小企業是工業經濟的潛力之基、活力之源,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堅持一手抓幫扶,一手抓發展,持續促進中小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和新突破。今年,將實施中小企業“活力提升年”行動,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專精特新主體支撐。開展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挖潛強基”行動,逐市逐縣摸清“種子”企業,深度挖掘培育基礎,以點帶面擴大專精特新后備力量。組建“專家服務團”,用好“創新服務券”等政策,扶持優質中小企業逐級補差提升,今年將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瞪羚獨角獸企業300家,確保國家級優質企業數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勢。

 

二是強化融鏈固鏈服務支撐。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十鏈百群”專項行動,圍繞11條標志性產業鏈、100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兩大重點”,整合科研院所、金融機構、服務機構、商會協會“四類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全年舉辦省級對接服務活動30場,帶動市縣舉辦各類對接活動1000場以上,進一步打響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山東品牌”。

 

三是強化數字轉型平臺支撐。依托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一個創新體驗中心、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培養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完善一套專業工具箱、出臺一攬子專項措施,全年培養100名以上數字化評測診斷咨詢師,推動1000家以上優質中小企業、10個左右特色產業集群和2-3個標志性產業鏈先行先試,加速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規模化普及,助力中小企業乘“數”而上。

 

四是強化特色產業集群支撐。實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跨越提升行動,建立梯度培育庫,新培育省級特色產業集群30家左右,力爭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繼續領跑全國。開展“特色產業集群服務行”,升級“特色產業集群·云上展廳”平臺功能,組織開展集群企業云采銷系列活動,推動更多中小企業進入大企業供應鏈、提升市場份額,不斷塑優中小企業發展生態。


?

友情鏈接: 日本電器工業會 測繪儀器分會 電工儀器儀表分會 儀表功能材料分會 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 山東機械工業協會

2011-2025 @Copyright 山東電器儀表工業協會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郵編:250010    郵箱:sddqybxh@163.com     ICP備案號:魯ICP備2021030682號-1
電話:0531-85065753   傳真:0531-85065753
網站地圖   網站隱私安全說明 網站版權聲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双流县| 尚义县| 绿春县| 延吉市| 伊金霍洛旗| 湘潭县| 冕宁县| 开封县| 宝鸡市| 东山县| 会同县| 读书| 聂荣县| 台中市| 修武县| 麻栗坡县| 青川县| 威远县| 云霄县| 渭南市| 定襄县| 靖安县| 临邑县| 沁阳市| 牟定县| 义乌市| 平南县| 昆山市| 永仁县| 台安县| 白银市| 龙口市| 杨浦区| 忻州市| 南宫市| 抚远县| 托克托县| 巴彦县| 科技| 平原县|